新华社北京12月6日电 题:叶雄兵:设计未来战争的科研尖兵
新华社记者杨雅雯
一流的军队设计战争。
叶雄兵就是我军设计战争的科研尖兵。
“现代战争,首先在作战实验室打响?!弊魑驴蒲г赫秸芯吭毫献髡绞笛橹行母敝魅?,叶雄兵一直走在战争前面。
近年来,他参与打造了我军首个联合作战实验平台,并在这方寸之地解剖战争、仿真战场,为百万雄兵谋划制胜良策。
在实验室设计和预演战争
叶雄兵从事的联合作战实验是通过在计算机中建立作战模型,模拟作战过程,获取作战结果,从而为科学筹划决策等提供定量依据。
那年,随着人机交互任务规划技术、可变分辨率建模技术、基于学习的行动效果评估机制等关键技术接连被叶雄兵团队攻破……经过2期大规模建设,在原联合作战研究实验中心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具备6大功能的联合作战实验平台终于正式建成。
这标志着我军作战理论拥有了自己的“风洞”实验场、“CT”扫描仪。
“在实验室设计和预演战争是我现在的主要工作。”叶雄兵说。
随着实验中心的名气越来越响,一个个事关国防和军队建设大局的任务纷至沓来,很多部队多年解决不了的难题也找上门来。
那年,某单位对一份方案预案进行评估,几番研究都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最后求助于实验中心。
受领任务后,叶雄兵带领团队发挥系统优势,认真分析预设战场环境、目标特征,整理了900余种资料、2000余组模型数据,实现对每一个作战活动的全息复盘分析。
几次实验下来,方案中不合理的部分被精准定位,部队人员心里亮堂了,预案修改有的放矢,并在实兵演练中得到验证,受到上级高度肯定。
截至目前,叶雄兵已主持和参与了50多项作战仿真和实验系统建设,参加了30多项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大现实课题实验论证,先后获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17项,军事优秀科研成果一、二、三等奖14项。
今天的一个误差,未来战场要用鲜血做代价
“他撰写的研究报告多数都层级很高、课题重大、极具现实意义,很多咨询建议被上级采纳。”军事科学院战争研究院政委佟海青说,叶雄兵团队的很多科研成果已进入到部队战备、训练和任务当中。
也正因为此,叶雄兵常常感到压力很大,因为“错误的结果很可能会误导决策”。
在联合作战实验领域有一句名言,数据是作战模拟的血肉,模型是作战模拟的灵魂,掺不得半点水分?!笆莶蛔?,实验结果等于废纸?!币缎郾怠?/p>
那年,叶雄兵带队参加部队大型联演。经过认真筹备,演习前3天,他们信心满满进驻演训场。
“你们采用的装备数据,我们不认可!”平台预先演示后,一线部队指挥员的话似迎头浇下一盆冷水。
原来,他们搜集的数据都是装备定型标准值,但由于服役时间、部署地点、保养水平等差异,实际装备技术指标已千差万别。
仅剩的3天变成了“生死时速”。叶雄兵带领团队昼夜奋战,重新采集几千条数据,改进系统、调试完善,终于顺利完成演习任务。
“这套系统,管用!”部队指挥员竖起了大拇指。
“啥时候都要用战斗力标准的尺子量一量。”每每回忆这段过往,叶雄兵感慨万千:“今天的一个误差,未来战场要用鲜血做代价。精细仿真战场,就必须让模型更精确、数据更精准?!?/p>
真正的科研要聚焦能打仗、打胜仗
如何让科研更好地服务于战斗力生成?“背后是数不清的推倒重来。”战争研究院某研究室主任董献洲给出了答案。
他清楚记得,一次编写某分系统,团队多日辛苦之作却被叶雄兵一票否决。
都达到设计标准了,凭啥重来?讨论会上,很多人想不通。
“系统要具备多种分析验证功能,必须随时能够修改参数?!痹?,叶雄兵发现,一些关键作战参数作为固定数值封装在程序中。虽然降低了设计难度,也达到了设计指标,但却限制了实验区间和精度,也不利于系统的后续升级。
“系统不是用来评奖的!我们必须拿出最高的技术水平?!痹谝缎郾蠢矗憧蒲胁皇歉阋桓鱿低?、出一个报告、评一个奖项,真正的科研要聚焦部队,聚焦能打仗、打胜仗。
对照战斗力标准,作战实验水平没有最好,只有更高。
为了让实验结论更加精准,叶雄兵带领课题组上高原、下海岛、走戈壁,实地采集、验证装备数据,并从一线部队、演习靶场、科研院所采集各项装备性能参数、兵力运用等方面的图像资料和文字材料;将“大数据技术”整合入系统,使实验平台和仿真系统愈加完善。
自从2010年因患恶性肿瘤而切除左肾后,叶雄兵坦言现在的体质确实不如以前了,但他“从来不把自己当病人”,每每在重大任务前都“打头阵”。
但这位被称为“主心骨”的团队带头人,却总是在评奖晋升时往后站,“联合作战实验研究重在联合,课题我顶多牵了下头,工作都是大家一起做的?!?/p>
评奖排名可以谦虚,但谈起联合作战实验,叶雄兵却说自己不敢往后退:“我们必须得走在战争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