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任辉启检查弹体作用情况(资料照片)?! ⌒禄绶ⅲê钜毡?摄)
新华社北京5月29日电?题:硝烟的味道——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任辉启
赵杰、邵龙飞、王迪
他是长期从事爆炸和武器效应试验的科研老兵,先后3次几乎用生命做代价换取科研数据;他主持建成我国独具特色的武器毁伤效应试验研究平台,创新我军防护工程主动防护理念……
他就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任辉启。
“生死劫”
硝烟的味道,对任辉启来说再熟悉不过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刚从大学毕业的任辉启,放弃多家位于大城市单位的优厚待遇,来到山沟里,开始与硝烟为伴。
那年,隆冬时节的塞北大漠某试验场上,实爆试验刚刚结束。为收集第一手数据资料,任辉启迅疾钻进试验工程内。突然,他身边的1名战友栽倒在地……
任辉启拖着战友往外跑!没想到,第二个被“硝烟”熏倒的就是他。幸亏战友及时赶到,经过4个多小时的抢救,他俩才逃脱了“死神”的魔爪。
而这些带着硝烟味儿、几乎是用生命换来的鲜活数据,为抗爆设计研究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撑。
如今,回忆这场“生死劫”,任辉启的爱人牛小玲仍会倒吸几口冷气。看到丈夫常年穿梭于硝烟之中,她的心始终悬在嗓子眼上。牛小玲说:“这么危险,当然担心。但老任认准的事儿,我们想拦也拦不住。他爱这份事业,就支持他去做吧!”
2003年,在某项目研究中,任辉启和战友在新疆某基地工作了3个月。当时,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他们每天都要在戈壁滩上站12个小时,把成千上万个弹坑挨个仔细测量,收集数据形成报告并提供方案。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他们提前完成了任务,填补了国家某领域科研技术空白。
从军48年,任辉启参与上百次军事演习、弹体爆破研究、高性能武器试验、防护效能评估等,足迹遍布祖国万里山川。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任辉启查看试验设备使用情况(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侯艺兵 摄)
带血的脚印
在某次全军新武器新装备检验性重大演习中,任辉启带领团队承?;鹆Υ蚧骰偕似拦廊挝瘛O嗔诹礁龈咔慷却蚧鞑湎叮常胺种?,他们需要在这段时间之内采集大量试验数据。
“报告!落弹区的1台高速摄像机出现故障!”面对突如其来的情况,任辉启带着1名技术员冲进危险区抢修设备。
由于演习现场能见度极低,任辉启的前脚掌被木板外露生锈的铁钉刺穿,顿时鲜血直流。他迅速拔掉铁钉,强忍剧痛继续投入抢修战斗。几分钟后,摄像机恢复正常。此时,离下一次炮击已不足10分钟。他顾不上疼痛,以百米冲刺的速度返回掩蔽工事,一串带血的脚印留在了试验场。
经历着与死神赛跑的严峻考验,为的就是不丢失宝贵的试验数据。任辉启说:“抢时间就是抢成果!军事科研是为打赢做支撑,出现半点闪失就是历史的罪人!”
随着高技术常规武器的发展,原有试验设施已不能满足研究工作的急需,迫切需要建立新的试验系统。
为早日建成试验平台,他和团队成员泡在试验场和山沟里,先后开展爆炸试验1000余次,迷彩服磨破了一件又一件,鞋子和草帽用坏一大堆。
?。保澳昕嗾?,终于建成我国独具特色的武器毁伤效应试验研究平台,引领了高技术常规武器毁伤效应研究的技术进步。这一平台取得的科研成果,不仅为防护工程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也为我国某型系列导弹武器研制提供了精确参数。
?
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国防工程研究院研究员任辉启(左)开展量测工作(资料照片)。新华社发(侯艺兵 摄)
军人的姿态
“在战斗的硝烟中奉献,是军人应有的姿态?!痹谌位云粜睦铮缫押途驴蒲薪艚羧诤显诹艘黄?。
2015年,任辉启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但在其所在研究领域上,他从不以权威自居,大力提倡年轻人各抒己见,鼓励发表不同观点,参加主持的学术交流会“硝烟味儿”十足。
有人劝他说:“功成名就、硕果累累,家庭幸福、年过六旬,何苦还那么拼呢!”任辉启却说:“我是项目第一责任人,既要拿第一手的资料,更要负第一位的责任?!?/p>
在艰苦的环境和高强度的压力下从事科研工作,身体素质必须过硬。任辉启每天早上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雷打不动,60多岁还能完整地做上几套单杠动作。
榜样就在身边,模范就在眼前。军队调整改革期间,科研人员被任辉启的虎气、锐气和朝气所感染,他所在研究院一大批科技干部心无旁骛、矢志科研、初心不改,凝神聚力投身国防工程科研设计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