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南宁2月7日电 题:“直过民族”瑶山再跨越
新华社记者夏军
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的韦金林(中)和家人在帮扶干部符龙秋(右一)的帮助下搬往新家(2月5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华 摄
?。苍拢度?,崇山峻岭间,221座崭新的“乡村别墅”门口,100多张长桌宴上飘着瑶家菜香味,600多名白裤瑶族群众觥筹交错,欢庆搬出深山。
作为瑶族的一支,聚居于黔桂交界深山的白裤瑶族,是从原始社会形态直接跨入现代社会形态的“直过民族”,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人类文明活化石”。去年,总人口4万多的白裤瑶族,有约1/4的人口搬出深山。
从深度贫困到生活持续改善,从苦守贫地到向外发展,白裤瑶族群众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白裤瑶族主要聚居的南丹县,已成为广西6个预脱贫县之一,全县还剩约3000名白裤瑶族同胞尚未脱贫。白裤瑶族群众正大步向前,实现步入现代社会后的再跨越。
从深度贫困到“乡间别墅”
在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吧哈村,黎治明(右一)一家正准备搬往新家(2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华 摄
?。苍拢度眨系は匕僳籽逑缪?。
48岁的白裤瑶胞黎治明穿着民族服饰,和同胞们一起鸣鸟枪、敲铜鼓、打陀螺,用最隆重的仪式迎接新生活。联排米黄色新楼房门口,挂着灯笼、贴着新对联。
这是2月6日在南丹县八圩瑶族乡瑶寨移民安置点拍摄的长桌宴。新华社记者周华 摄
在南丹县八圩瑶族乡瑶寨移民安置点,几名白裤瑶胞在打陀螺(2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华 摄
在南丹县八圩瑶族乡瑶寨移民安置点,白裤瑶族同胞在观看舞狮表演(2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华 摄
因成年男子穿着及膝的白裤,他们被称为白裤瑶族,约4万人住在南丹县深山,自然条件恶劣。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在白裤瑶族地区多次开展大规模扶贫救助工作。
“1991年,因土地太少,南丹县曾组织5000名白裤瑶族群众搬迁至县里两大林场?!蹦系は厝舜蟪N岣敝魅位鹘鹚担徊糠秩松钜虼说玫胶艽蟾纳?,但多数白裤瑶族群众生活仍较为贫困。
看着眼前热腾腾的瑶家菜,黎治明想起昔日的生活:一家4口住在木瓦房里,冬天四处透着寒风,不得不用竹片围挡,全家靠3亩贫薄的玉米地过活,一年到头吃不了几顿肉。
这是1月11日用无人机航拍的南丹县八圩瑶族乡瑶寨移民安置点。新华社记者周华 摄
在南丹县八圩瑶族乡瑶寨移民安置点,白裤瑶胞在新房前合影(2月6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华 摄
各级政府大力推动白裤瑶族聚居地脱贫。2011年,黎治明一家靠危房改造政策建起砖瓦房。但地处偏远、人多地少,黎治明和乡亲们仍没能摆脱贫困。
?。的昵埃柚蚊鞯亩油环⒛砸缪鍪秩隋?。“如果当时不是住在深山,住得离医院更近些,儿子可能不会走。”黎治明含着泪说。
去年,黎治明报名搬迁。按约120元/平方米的标准,他缴纳了约9000元钱,搬到瑶寨移民安置点70多平方米的楼房里。这里离县城约30分钟路程,几百米外是医院和学校。黎治明很满足。
瑶寨只是去年上万名白裤瑶胞的3个集中安置点之一。在里湖瑶族乡移民安置点,1000多座瑶族风格的楼房鳞次栉比,外墙整齐画着铜鼓、瑶王印、牛角等白裤瑶族元素图案。
这3处“千家瑶寨万户瑶乡”正被打造为民族风情旅游景点,搬迁来的白裤瑶群众可发展民宿旅游等产业。附近的工业园区,引进多家劳动力密集型加工厂,这些世代以土地为生的群众可当工人;安置点附近上万亩土地流转给农业公司,群众可当“职业农民”;老宅基地土地流转给农业合作社,可获得分红。
“南丹正努力让搬迁的白裤瑶族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毕匚笔榧悄魉?,让白裤瑶族的再跨越“跨得稳”。
打开融入现代社会的窗口
“要让白裤瑶族群众真正脱贫,关键是让他们融入现代生活?!蹦系は匕卓阊袼孜幕;び敕⒄剐峄岢だ枋乐宜怠0卓阊逑喽苑獗?,他们极少与外界通婚,民族风俗和习惯保存完好,遗留了许多母系社会的特征。
这是1月10日用无人机航拍的南丹县里湖瑶族乡董甲村的一个白裤瑶寨。新华社记者周华 摄
白裤瑶族群众生四五个孩子的家庭不在少数,不少家庭对教育不够重视,读大学的白裤瑶族学生不多。
“90后”李仕飞是八圩瑶族乡吧哈村第一个大学生。去年3月,李仕飞毅然放弃城市待遇不错的工作,回到吧哈村当村党支部书记。“我从这里走出来,知道这里缺什么,我想努力让大家重视教育,这才是白裤瑶族的希望。”李仕飞说。
这是1月10日用无人机航拍的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移民安置点。新华社记者周华 摄
南丹县副县长梁彩艳说,为改变他们的观念,当地干部走村串户,劝说家长送孩子读书。各级政府也投入大量资金,改善孩子们的上学条件。
如今,白裤瑶族群众的观念正潜移默化发生改变。“以前我们很多村入学率只有60%,如今义务教育阶段入学率已超过90%。”花明金说。
医疗卫生也是当地全力改变白裤瑶族思想观念的领域?!靶矶嗳艘槐沧用豢垂缴?,生病就以‘土方’治,许多群众认为,生老病死并不那么重要。”黎世忠说。
八圩瑶族乡卫生院妇产科医生刘淑君说,25年前她刚来卫生院上班,一年只有不到10个婴儿在卫生院接生,如今每年接生婴儿达100多人。
近年来,南丹加大对白裤瑶族聚居地的医疗投入,所有白裤瑶族缴纳新农合费用由县级财政补助50%,享受低保的白裤瑶族群众全部由政府承担。
“在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上,白裤瑶族群众不断与外界融合?!绷翰恃匏担矶嗳丝纪獬鑫窆?,以前他们习惯砍柴生火,如今开始习惯液化气、电饭锅。
“这轮搬迁带来的人口迁徙规模,在白裤瑶族历史上罕见,搬出深山的瑶胞们将全方位与外界融合,将改善整个白裤瑶族的生产生活?!崩枋乐宜?。
“白裤瑶族脱贫一天都不能等”
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董甲村,一名白裤瑶胞在家里做蜡染(1月10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华 摄
一名白裤瑶胞在南丹县里湖瑶族乡仁广村的家里染布(1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周华 摄
很多人不知道,白裤瑶族集中搬迁的几千栋新房,是在短短半年内建成的。
“白裤瑶族脱贫一天都不能等?!蹦魉担椎胤銎栋崆讯却?,时间紧,去年不少县纷纷调减搬迁名额,但南丹县主动申请新增1.3万个搬迁名额。
为了让白裤瑶族贫困群众早日搬迁,所有干部放弃周末,“白加黑”“5+2”地干。没有平地,就劈山建房。昼夜施工,晴雨不停,搬迁房终于如期建成。
更难做的工作是动员群众搬迁。由于思想封闭,即便只花1万元左右就能搬进新楼房,许多白裤瑶族群众仍然拒绝。党员干部不得不“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帮他们算扶贫账、搬迁账。帮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南丹县纪委驻县公安局纪检组副组长李向华,负责帮扶里湖瑶族乡董甲村68岁贫困户韦方才一家。他家一贫如洗,儿子外出打工老两口没人照顾。李向华几乎每周去看望,帮他们买米、油、棉被,申请危房改造,联系养殖补贴……
今年1月,记者前往董甲村采访,恰逢老人一家搬进新房,李向华前去贺喜。老人拉着李向华的手满眼含泪:“你把我照顾得比亲生儿子还好?!崩钕蚧背∪侠先思易鞲盖祝骸耙院笪揖褪悄亩樱 ?/p>
类似故事还有不少。当地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由此得到升华。“脱贫攻坚是一场党员干部的‘大阅兵’,也是密切党群关系和干群关系的新机遇?!蹦魉怠?/p>
-
春运归家路上,有哪些"变"与"不变"?
2018-02-07 08:12:58
-
担心物价上涨?多部委举措让你安心过年
2018-02-07 10:36:00
-
专访卢森堡副首相:"袖珍王国"的发展大格局
2018-02-07 08:51:52
-
改革发展成果民众共享,这些红包等你拿
2018-02-07 08:17:13
-
你的钱花对地方了吗?大家都喜欢在这方面花钱
2018-02-07 10: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