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8月11日电 题:水往山上流 告别山洞背水——援黔干部解贵州高山缺水之困
新华社记者肖艳、李惊亚
打开安装在家里的水龙头,清澈的水“哗哗”流出来,51岁的涪洋镇涪洋村联丰组苗族村民覃礼强乐得合不拢嘴,他再也不用到山洞里背水喝了。
联丰组位于连片特困地区武陵山片区的贵州省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由于当地特殊的喀斯特地貌地形,岩层蓄水性差,位于高山地区的村民长期饱受缺水的困扰。
“早上的洗脸水晚上洗脚,第二天还用来煮猪草,趁着下雨戴着蓑衣、斗笠去犁田,有些年纪大一点的,晚上看不到亮光,牛角上挂灯笼都要去?!瘪袂炕匾渌?,要是三天晴两天雨的,辛苦还能有收成,如果天干,花再大的力气都没用。
而现在,联丰组家家户户都通上了安全水,这一切得益于上海市奉贤区援黔干部的对口帮扶。
去年,援黔干部“牵线搭桥”,上海市的自然能提水技术公司和水利专家到务川县考察。经过现场查勘并规划论证,确定第一批可以实施自然能提水项目的村组9个,覆盖18211人,其中贫困人口5506人。
今年4月23日,涪洋镇小坪村坪山组和涪洋村联丰组进行自然能提水试通水获得成功。为了保证安全,还在蓄水池旁配套了消毒设施,有效解决了两个村民组共计1033人和牲畜的安全饮水问题。
务川县水务局局长黄声绪说,为了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县里采取过修小水窖、蓄水池等办法,但是时间长了池子里会生虫。柴油提水污染环境,而电提水扬程最高只有200米,大多需要分多级提水,用水成本太大。
“比如600米的海拔,提上来一吨水,电费就得18块钱,设备还需要联系贵阳的技术人员定期维护,导致电提水设备使用率很低。”黄声绪说。
而通过自然能提水技术,全程不用电、不用油,只要有半米的水流落差,就能将低海拔的水抽到高海拔地区。
自然能提水技术公司项目部主管李林介绍,整个设备设计扬程为600米,利用6米水流落差产生动力,通过两台设备进行能量转化,将水提到垂直高度为420米的联丰组和垂直高度为590米的坪山组,日供水量分别为80立方米和50立方米,项目投入190万元。
“只知道石头往山下滚,没想到水能往山上流?!瘪袂克担胀ㄋ氖焙?,正是村里需要大量用水淋烤烟的时候,要是像以前一样靠天过,可能就旱死了。
通水之后,借助高山平地的优势,联丰组还栽种了黄蜀葵、桑葚、梨树、清脆李,规划了高山冷凉蔬菜以及猕猴桃、八月瓜等产业,今年预计人均增收2000元。
据上海水利专家和技术公司的勘测,全县66个电能提水点都可以替换为自然能提水,第一批全县已规划项目19个。
“解决群众用水问题迫在眉睫,全县将根据实际情况,考虑施工难易程度以及当地用水紧缺程度,分批实施,逐年推进。”上海市援黔干部、务川县委副书记钟争光说。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