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10月18日电 题:下足绣花功夫 补齐脱贫短板——山西聚焦问题集中力量攻坚深度贫困调查
新华社记者 王飞航
作为全国脱贫攻坚重点省份,山西在全省确定10个深度贫困县、3350个深度贫困村以及若干深度贫困人口,并决定在未来几年采取超常规举措,针对生态脆弱、整村搬迁、支出型贫困等难题,创新工作机制,激发内生动力,集中力量啃下脱贫攻坚中最难啃的“硬骨头”。
瞄准靶心聚焦深度贫困
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山西就有吕梁山、燕山—太行山两个,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山西基本省情。
2017年6月,山西省确定偏关、宁武等10个县为深度贫困县,需要整自然村搬迁的3350个村为深度贫困村;家庭主要劳动力失去劳动能力的28.47万贫困人口为深度贫困群体,决定在未来几年采取超常规举措,向深度贫困发起“总攻”。
大宁县地处吕梁山脉的南端,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长期以来,深度贫困和生态脆弱相互交织,成为当地脱贫的主要束缚。在山西10个深度贫困县,贫困发生率高、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重,贫困与生态脆弱高度重合、互为因果。
岢岚县赵家洼村是吕梁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深度贫困村,“我们村生存条件恶劣,村民只能饮用浅表渗井水,要想脱贫只能整村搬迁。”赵家洼村党支部书记马玉印说。整村搬迁是解决深度贫困的有效办法,但搬出来怎么活?这几乎是每一个深度贫困移民户首要考虑的问题。
山西?。玻福矗吠蛏疃绕独丝谥?,65岁以上无劳动力的18.92万人,家庭成员丧失劳动能力的9.55万人。这些家庭的收入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往往因住院看病、平时吃药、子女上学等导致入不敷出,陷入“支出型贫困”。
精准施策以超常之力攻坚
山西省扶贫办主任刘志杰说,“深度贫困”是脱贫攻坚战中的艰中之艰、难中之难,破解“难中难”,须有“硬招数”。
一是推进生态建设与脱贫攻坚互促双赢。在大宁县白村一处沟底内,70岁的贫困户冯云光正和村民一道挥动着铁锹整地刨坑,准备栽下树苗?!埃掣鲂∈蓖诹耍常岸喔隹樱桓鐾量樱保翟?,这一早上40多块钱到手了?!?/p>
“山西每年400万亩的造林任务,70%以上指标安排到贫困县,10个深度贫困县目前已组建扶贫造林合作社948个,每年将带动2.23万贫困劳动力人均增收1.05万元。”刘志杰说。
二是“六环联动”解决深度贫困村整村搬迁难题?!袄肟饲钗盐?,分到了新楼房,当上了环卫工,搬出来的生活真的好太多了?!痹诤忧爻墙滞飞砺返恼约夜迪缍泊澹叮乘甑钠独Щд哉窕怠?/p>
山西省采取精准识别对象、新区安置配套、旧村拆除复垦、生态修复整治、产业就业保障和社区治理跟进“六环联动”的办法,统筹解决“人、钱、地、房、树、村、稳”等七个问题,由此破解整村搬迁难题。
三是“三保险三救助”破解“支出型贫困”突出问题。“真是没想到,35912元的住院费用,最后我只需要出2873元。”临县林家坪乡贫困户刘成贵去年12月在吕梁市人民医院出院结算时,当工作人员告知能够报销92%时,他连连称赞,“多亏了现在的好政策。”
为了解决深度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山西省出台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医疗保障帮扶方案,省级每年投入11.7亿元,建立“三保险三救助”政策体系,实现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和商业保险衔接,缴费救助、医疗救助和特殊救助联动,由此切断病和贫的关联。
“六个帮扶”激发内生动力
为解决深度贫困问题,山西省确立了省领导联系帮扶、单位包村帮扶、县际结对帮扶、企业合作帮扶、专业人才挂职帮扶、学校医院对口帮扶的“六个帮扶”政策,激发扶贫内生动力。
与此同时,山西在每个深度贫困县都安排1名驻县大队长、1名专业技术人员、1名金融业务骨干参与。目前已组织44名科技人才、19名金融业务骨干挂职贫困县副县长,并选派116名年轻干部挂职,做到58个贫困县与金融机构双向挂职全覆盖。
在阳高县大白登镇潘寺村,54岁的贫困户孙德强过去依靠种植10亩玉米维持生计,再加上供两个孩子上学,日子过得紧紧巴巴。去年在驻村干部的动员下,老孙建了1个蔬菜大棚,一茬西红柿一茬黄瓜,共计收入2万多元,一举摘掉了贫困帽。
刘志杰表示,现行扶贫政策真金白银,给的越来越多,帮得越来越实,与之不相称的是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十分薄弱,一些人甚至患了“政策依赖症”。今后各地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不断激发贫困群众依靠诚实劳动脱贫致富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农村党员干部和广大群众争做产业发展领路人、科技推广明白人、生态建设创业人、文化建设热心人、贫困群众贴心人。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