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12月14日电 题:婉拒百万年薪!“老校长”义务支教点亮“苗乡未来”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骆飞
年逾六旬,很多人已颐养天年。但“老校长”陈立群“退而不休”,选择继续坚守教育一线。他婉拒民办学校百万年薪,前往贵州贫困苗乡志愿支教。
两年前,当来自贵州省黔东南州台江县渴望教育帮扶的呼唤“敲开”陈立群远在浙江杭州的家门时,大病初愈的他毅然挑起“重?!保缭角酵蛩呱咸ń孛褡逯醒У娜呓蔡?,在这个苗族人口占比达97%的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开展教育扶贫,助力当地教育跨越发展。
婉拒百万年薪志愿支教苗乡
初冬时节,清晨6点多的台江县民族中学校园内书声琅琅。天还没有亮,但校长办公室里已亮起了灯,映照着陈立群忙碌的身影。老师们说,支教两年多,寒来暑往,他几乎天天如此。
2015年退居“二线”的陈立群,曾担任过浙江省杭州市长河高级中学、学军中学等学校的校长,是声名远扬的教育名师,备受不少民办学校青睐。
然而,2016年4月受邀到黔东南州讲座交流时,陈立群目睹了当地教育贫困状况:两三千人的村寨,直到2014年才有人考上大学;因贫困,有的孩子十四五岁便辍学……
回到杭州后,一直心系贫困山区的陈立群婉拒不少民办学校百万年薪的邀请,于当年8月奔赴贵州教育扶贫一线。
“贫困的根在教育,脱贫也重在教育?!背铝⑷核怠T缭?001年,为培养更多寒门学子,陈立群就在浙江首创了宏志班。
“课堂改革”产生“鲶鱼效应”
谈到对台江县民族中学的第一印象时,陈立群毫不客气地蹦出“乱校”两个字:学校有3000多名学生,登记住校的2000多人,但实际才几百人住校;早读课,一个班有10多名学生趴着睡觉;上课才20多分钟,就有老师以讲完课为由在走廊聊天……
陈立群到学校报到时,众人看着眼前这位身材瘦弱、气质儒雅的退休老校长,不禁疑惑:如此学风涣散、管理混乱、师资薄弱的学校能被他改变吗?
陈立群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短暂调研后,他便在全校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扭转校风,全面推行寄宿制,要求全校3000多学生一律住校;改革后勤,打破几千师生“一个食堂、一口锅吃饭”的困境,改为三个食堂六口锅;重振学风,严明师生课堂纪律,引入考核机制,一改过去教学管理松散混乱的局面。
陈立群还同步推进制度建设,学校相继修订出台了《教师退出机制》等十多项管理制度。通过运用多种管理方式,学校逐步由“乱”到“治”。
陈立群尤其注重维护课堂秩序。一次,县里计划在学校举行活动,有关部门想让全校师生??伟胩欤怀铝⑷旱奔捶窬?。尽管后来多次有领导打电话来协商,他仍未理睬。
“课堂比天大,一切干扰课堂活动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被匾淦鸫耸?,陈立群依旧措辞严厉。
接手两个多月,人们眼中的“乱?!敝鸾ケ怀铝⑷焊谋?,这让全校师生以及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备受鼓舞。大家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学校教育发展,志在让原本教育排名全州倒数的台江县成为“教育高地”。
在陈立群到台江县民族中学前,台江县中考前100名,能留在民族中学读书的只有10多人,而今年前100名中留在民族中学95人。今年高考,民族中学成绩优异:73人考上一本,450人考上二本。
授人以渔 扶智又扶志
在陈立群撰写的《我的教育主张》里有这样一段话:给钱总要花光的,给物资总是要用完的,唯有把农民的孩子培养好,才能不把贫困传给下一代。
自担任校长以来,陈立群一方面紧抓教育发展不放松,另一方面也特别关心贫困学子的学习和生活。“贫困地区的孩子大多因家庭贫困而缺乏自信,显得脆弱,需要给予更多关爱和支持?!背铝⑷核?,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
注重爱和责任教育的他在学校设立“励志日”,带领全校师生栽种“志向林”,并开设足球、书画、围棋等20多个社团,以培养学生“高远的志向、高昂的志气、高雅的志趣”。
陈立群还时常深入台江最偏远的村寨家访,有时一趟下来,兜里的钱几乎都塞给了贫困的孩子。为了激发全校师生的斗志,他还将获得的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共20多万元钱拿出来,设立台江县“民族中学陈立群奖教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陈立群深知自己支教总会结束,而推动台江县民族中学的发展单靠他一人是不够的,更需要全校师生的努力。因此,他积极帮助培养当地优秀教师队伍,制定了“中青年教师培养行动计划”;组织教师到杭州交流学习,提升业务能力。
因为贡献突出,陈立群获评“贵州省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得到社会广泛认可。有网友说:“花甲之年的陈校长点燃了志愿奉献的‘青春火焰’。”
今年9月支教期满,61岁的陈立群决定留下来继续支教。始终“不为功利、只为心愿”的他,犹如一支燃烧的蜡烛点亮“苗乡未来”。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