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12月16日电?题:安井学校的“美丽”三变
李凡、谭晓红
坐落于贵阳市云岩区黔灵镇的安井学校始建于1959年,由两所近60年历史的乡村学校合并而成。近年来,伴随城市化进程,安井学校从地处偏远的乡村学校变成拥有现代化教学设施的城区学校:校园变美了,课堂更丰富了,孩子们也越来越自信了。
这是安井学校外景(12月6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学校变了:告别旧校舍,走进新校园
过去交通不便,安井学校曾是黔灵镇最偏远的学校?!澳鞘钡难V挥屑讣浣淌?,教室里放着几张破旧的书桌和一块看不太清楚字的黑板,村里的孩子都在这里读书?!毖@鲜χ苡榔酱有≡诎簿6潦?,困难的教学条件让他一生难忘。
周永平回忆说,1998年,学校旁边的南明河发大水,肆虐的洪水淹到了学校楼房的第二层,幸亏村民们自发帮着学校抢救物资,才渡过了难关。2008年,凝冻灾害将通往学校的道路冻住,老师们走一个小时山路到学校,在停水停电的情况下,完成了学校的期末考试。
落后的办学条件终于迎来了改变。随着贵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2006年,两条城区交通要道修到了学校周围,学校与城区的交通屏障被打破。2011年,安井学校和附近的渔安小学被合并成如今的新安井学校。一年后,四层教学大楼、塑胶运动操场、崭新的实验楼正式投用。
这是安井学校(12月6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课堂变了:多彩课堂打开学生“梦想的窗”
学校建好后,一个迫切的问题摆在了新任校长王娜面前。安井学校从拆迁时的100多名学生扩招了1000多人,学生多是附近村里的孩子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少数民族学生占了四成。
“学生的起点低,怎样合理设置课程,增强孩子们的素质教育,成为学校的头等大事。”王娜说。
在王娜的带领下,安井学校提出了“美丽涵养、善泽悠长”的办学理念,精心打造“美善”校园文化??纬躺柚蒙?,采取户内户外教学、研学结合形式,开设民族服饰设计、蜡染、苗族刺绣、剪纸等37个“乡村少年宫”兴趣社团。
学?;菇岷鲜导?,开设“爱在贵州,美在安井”校本课程,将贵州本地的民族文化融入其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学校楼顶,有一处占地400平方米的“校园农场”,学生们分班级在这里挖土、播种、施肥和浇水,通过“耕种”,体验劳动的辛苦?!昂⒆用堑母副彩桥┟?,他们虽然都不再种地,但也要教会孩子们不能忘根?!蓖跄人怠?/p>
学生在课堂内学习安井学校自己编写的特色教材《在地》(12月6日摄)。? 新华社记者 欧东衢 摄
孩子变了:“我是一朵自信的花儿”
“大家好,欢迎来到我们学校的生态走廊,这里有我们贵州最骄傲的建筑——‘天眼’,‘FAST’是它的英文名……”彭浩航是安井学校四年级三班学生,以前他的胆子比较小,加入学校小主持人社团后,变得自信、大方起来。
学校教导处主任刘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2006年,她刚来安井学校上第一堂课时,竟发现大冬天里有学生穿着凉鞋,而且学校也是周边唯一一所没有校服的学校?!暗卮ζ丁⑷狈ψ孕?,孩子们从来没去参加过校外演出?!绷踅嗨怠?/p>
辛酸的往事已经远去,眼下有件事让刘洁津津乐道:前不久,学校合唱团派出42名学生代表参加第九届中国少年儿童合唱节表演,孩子们甜美的歌声在她心里久久回味。
近几年,安井学校先后被评为贵州省“祖国好、家乡美”观摩实践基地、贵阳市“四星级绿色学校”等。
在学校教学楼一处楼道走廊,40多张学生们灿烂的笑脸照片呈蜂窝状贴在墙面上,格外引人注目。王娜说,学校将美和善植根孩子们的心中,努力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从小爱学校、爱家乡、爱祖国,进而培养新一代少年的家国情怀。
在学?!跋绱迳倌旯币唤?,老师们特意为学生写下这样一句话:“每一个孩子都有梦,在他们的梦里,天很蓝,水很清,草很绿。他们把梦想写在这里,总有一天,梦想会熠熠生辉?!?/p>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