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5月5日电(记者杨帆)4月29日下午,飞机落地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接机大厅里90岁的赴台老兵张万龙坐在轮椅上,手微微颤着,抿着嘴说不出话。儿子张建邦眼里噙着泪水,笑着向老人说:“回家啦,爸,我们终于回家啦!”
这是一次漫长的回归。在跨越海峡70年后,张万龙从台湾回到了祖国大陆,回到了养育他的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西泽坨村。
“流浪”70年
年轻时张万龙入伍跟随国民党军队一路向南,后与家人失去了联系。1949年他随军从上海搭船去了台湾,因腿部受伤退伍,40多岁时与一名当地女子组成家庭,自此长留台湾。
20世纪80年代末,两岸开放交流。张建邦告诉记者,父亲曾托回大陆探亲的朋友打听家人的情况,但都没有收获。“那几年母亲卧病在床,需要长期照顾,父亲只能把想法压在心底。”
后来妻子离世,哀痛之余,张万龙的思乡之情愈发浓烈。
“寻根是父亲最大的愿望,大陆那头是他的根,也是我和儿子的根,我也想要让后辈们知道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不管多难都要回唐山,就算背也要把他背到家!”张建邦说。
然而,因为年事已高,张万龙的记忆慢慢消退,对家乡只存零星印象,连有几个兄弟姐妹都忘记了。关于大海那头的“家”,只有军籍登记表残存的一个住址。
今年4月18日,靠着散碎的讯息,在“今日头条”两岸寻亲项目与志愿者的帮助下,张建邦联系到了远在河北唐山的家乡亲人?!罢业郊伊?!我要带父亲回到那里,看看家乡,见见亲人,祭拜祖坟,让他不留遗憾?!闭沤ò钏怠?/p>
“台湾亲戚”回家了
3个小时飞机,2个半小时汽车,数千里山和水。4月29日下午,到达天津滨海国际机场后,张建邦和父亲由家乡亲人领着,安顿在了西泽坨村的家里。
为了看看这个“台湾亲戚”,傍晚张家院里屋里围了六七十口亲戚。他们有的已是满头白发,有的正牙牙学语,桌上摆放着花生、瓜子、糖和各种水果,炕上铺着崭新的床单、厚厚的被褥。
张万龙被家人抱到炕上坐下,嘴里不停地念叨着“好!好!”侄孙们心疼老人,怕他身体吃不消,张万龙却不停摇手,清楚地说“不累!不累!”
“我带父亲回来太晚了,我对不起你们。”看到张建邦责怪着自己,张家的兄弟们围着安慰。首次相聚,他们相互问候,相互拥抱,眼里含着泪水。
张万龙的侄子张有70多岁了,他告诉记者,父辈兄弟五人,他的父亲排行老大,张万龙排行老小,现在五人里只有张万龙一人在世。“长辈过去说过,如果我五叔还活着,可能去了台湾。没想到五叔真的回来了,终于团聚了!”张有拿五叔照片和父辈照片对比过,面貌非常相似。
九旬圆梦 乡音无改
70载岁月,一个跨越海峡两岸的团圆梦最终实现。
“我们的碰面,有悲有喜。喜的是,全家人团聚了,几代人对五叔去向的疑问,画上了意想不到的句号。悲的是,无论生活好坏,五叔离家半生的孤独,是无法弥补的?!闭庞羞煅实馈?/p>
少小离家,乡音无改。亲戚们都很惊讶,张万龙的口音里仍带着唐山味?!案盖滓恢笔钦飧隹谝簦岳霞业那兹嗣撬祷拔叶寄芴枚?。”张建邦告诉记者。
那一夜亲人团聚,不知聊了多久,哭了多久,抱了多久。
4月30日,阳光正好,张家院外的田地里,麦子长势正旺。在西泽坨村头,张万龙在家人搀扶下,从轮椅上缓缓起身,望着让他无数次魂牵梦绕的故土。
跪在祖坟前,90岁的张万龙目光炯炯有神,念叨着:“回来了,回来了?!?/p>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