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贵阳12月26日电 题:三个细节看“移民”如何成市民——贵州黔西南探索扶贫搬迁社区治理
新华社记者施钱贵
“全面完成188万人易地扶贫搬迁!”近日,贵州省经济工作会议上传出了令人振奋的消息。作为贵州省易地扶贫搬迁人数最多的市(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搬迁人数约占全省搬迁总人数的18%。为减轻搬迁群众从农民变市民过程中的“阵痛”,黔西南州不断探索,形成了一套易地扶贫搬迁的社区治理体系。
“农低保”变成了“城低?!?/font>
“农村低保被转成了城市低保,低保金差不多翻了一倍?!?5岁的老人张家英说,易地扶贫搬迁改变了她的生活,“以前在农村干农活,平日里都难得穿一身干净的衣服”。
张家英老人原来住在晴隆县紫马乡,原本家境还算殷实。后来因为儿子借贷买拉煤车亏本,欠下了近50万元的外债。为了还债,儿子只身外出打工,儿媳不知所终,把两个年幼的孩子扔给了她和老伴。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后,她们一家搬到了兴义市。
得益于黔西南州实施的“新市民居住证制度”,两个孩子的农村低保被转为城市低保,每个月有1000余元收入,加上张家英和老伴的养老保险,“基本生活没问题”。
“一开始,由于一些群众对未来的生活、新的环境心存担忧,担心搬到城镇后失去农村的土地、山林等权益,很多人不愿意搬迁?!鼻髂现莞敝莩?、公安局局长李淞说,为了解决群众后顾之忧,当地从户籍改革入手。
李淞介绍,自2018年5月3日起,黔西南州在贵州省率先实行“新市民居住证制度”。新市民居住证持有人在农村权益保障不变的基础上,享受城镇公共就业、教育、就医、社会保障等7类39项权益,为推动搬迁群众享有同等城市配套、同等公共服务、同等市民待遇和融入新环境提供制度保障。
动物图案为老人小孩“导航”
“在老家的时候不会走错,来这里,路、楼都是一样的,容易迷路。有一次走到社区广场那里,怎么都找不到路,最后只好找一个人带我回来?!苯衲?4岁的布依族老人卢庭美说。
为让像卢庭美这样不识字的搬迁老人和孩子方便回家,兴义市栗坪社区在居民楼上贴了动物图案。同时,在小区内不同区域的道路两侧,还专门画上了不同颜色的线条,以便为社区的这部分特殊群体“导航”。
记者看到,栗坪社区每栋楼上贴的动物图案都十分形象,且具有唯一性,夜间还会发光。“小区楼宇看上去都差不多,个别老人、小孩不容易找到回家的路。”兴义市委党校副校长、栗坪社区第一书记张琨说,虽然迷路不具普遍性,但是为了方便群众,也要坚持做。
为搬迁群众提供精细化的服务,这是黔西南州很多安置点正在探索的做法。为了解决孩子放学后无人照管的问题,社区配套建设了四点半课堂;为让社区的老年人有娱乐场所,社区配套建设了日间照料中心;为了解决搬迁群众的就业问题,社区引进了扶贫车间……
除完善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五个体系”外,黔西南州于2017年底率先提出了“新市民计划”,在产业发展、文化旅游、教育发展等十三个方面推出一系列配套措施,让易地扶贫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
把“土”地名一起搬进城
胆大坡、干坝子、宝山田……这些听起来带着乡土味的地名,曾经是黔西南州贞丰县龙兴街道办事处心安处社区搬迁群众过去居住的地方,搬进城后,这些村寨名成为他们居住的楼栋名?!拔讼崆ㄈ褐诘哪吧?,我们坚持人和地名一起搬。”龙兴街道办组织委员王啓玉说。
“不但要把人搬过来,还要把‘乡愁’搬过来?!币辶虑韭そ值廊舜蠊の魅瓮豕ㄋ担巳萌褐诩亲」?、记住“乡愁”,社区还建了一个麻山乡村记忆馆,里面收集了麻山乡居民过去生产生活所用的上千件物品。
王国波介绍,该社区共安置了1067户5700余人,其中大部分都是麻山人。麻山乡地处石漠化山区,因当地山乱如麻而得名,那里曾经“土如珍珠、水贵如油、漫山遍野大石头”?!白呓绱寮且涔荩冒崆ㄈ褐诹粝绯?、感党恩。”
此外,很多地方还坚持文化和人一起搬。麻山社区还根据搬迁群众少数民族较多的特点,成立了“民族联合议事会”,由社区的苗、布依、汉等民族里比较有威望的人员以及社区干部组成,集体商议社区大小事务、邻里纠纷等。
在黔西南州,很多布依族妇女是既能织布又能绣花的“绣娘”。为让她们搬出大山后有事可做、不丢手艺,在贞丰县双峰街道办、册亨县纳福新区等安置点还成立了不少民族服饰生产车间?!懊扛鲈掠?000多元的收入,在家门口最大的好处是能照顾家里?!痹谒褰值腊煲患颐褡宸喂旧习嗟男迥镏艿茄匏?。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