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粮食主产区春耕面临三大考验:局地旱情未完全缓解,“用水难”影响春耕;传统种植效益低,少数大户有退耕倾向;部分地区农田水利设施落后
时值春耕备耕关键期,《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深入安徽多个粮食大县采访,并与国家统计局安徽调查总队联合对全省16个地市557户农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近7成农户对全年粮食生产信心充足。
各地积极施策,以高效农机、品牌农业、90后农人三大特色最突出。粮食生产面临局地旱情严重、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少数大户退耕等问题?;愀刹拷ㄒ?,加强农技指导,扶持政策向新型主体倾斜。
科技元素注入春耕生产
“我种了1500亩地小麦,1名工人一天只能喷洒20亩农药,如果3天完工,要招25人?!狈镅粝刂种泊蠡Я踅鹋羲?,疫情导致招工难。他找到农机合作社派出三台无人机,一天时间完成500亩除草剂喷洒作业。
557份有效问卷数据显示,8.98%的农户认为疫情对农业生产负面影响极大,50.45%的农户认为略有影响。在疫情对用工影响上,17.06%的农户反映影响大、招不到人,41.47%的农户认为略微有影响。(见图1)
“今年春耕,无人机、自走式喷杆喷雾机等成主力军。”安徽省植保总站副站长黄超说,全省高效植?;?0万台套,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11000多个,日作业能力超800万亩。
记者在凤阳县小岗村种植大户程夕兵的农机大院里看到,收割机、旋耕机、插秧机等农机整齐停放。农机大院具备机具停放、维修保养、先进机具展示、技术培训、作业服务等功能。凤阳县有43家农机大院,提供耕、种、管、收、卖、烘全程服务,可覆盖全县100多万亩农作物。
品牌农业成为种粮大户新目标?!拔伊髯?600亩地,前几年效益低,2015~2017年连续亏300多万元。”寿县创新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祥胜说。他去年探索稻鸭综合种养,种植绿色优质水稻,“政府帮注册品牌商标,这种优质米卖5元/斤,是普通米价的两倍,养鸭每亩收益3000元。今年准备扩产?!?/p>
90后给农业注入“新鲜血液”。见到肥东县梁园镇种植大户吴小刚时,这名90后正在地头操作无人机给小麦喷洒农药。从开货车跑运输转行到种田的他,共流转2200亩,今年还想把周边300亩地再流转过来?!拔蚁舶┮?,而且国家这么重视,干农业错不了。”
问卷调查显示,68.04%的农户表示对粮食生产未来“信心充足”,28.73%的农户表示“信心一般”,信心不足的仅占3.23%。(见图2)
三大问题制约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在农业呈现上述三大新亮色同时,江淮地区农业也面临三大问题。
局地旱情未完全缓解,用水难影响春耕。对寿县252万亩水稻来说,正常年份除降雨蓄水外,灌溉只要上游水库放2亿多立方米水。去年旱情严重,水库放了6亿多立方米水?!八臼崭詈?,种上冬小麦,一开始就要抗旱,后来下了些雨,稍微缓解旱情,但雨量小,仍无法蓄水。”寿县副县长施性平说,沟渠、当家塘没水,水库管理部门刚通知,今年或减少灌溉面积。若灌溉水源问题不能解决,将影响春耕生产。
传统种植效益低,少数大户有退耕倾向?;羟裣爻ぜ蛑至复蠡焓壳逅?,2013年开始流转土地,最高峰6000亩,这几年种植面积逐渐缩减,现在只剩1040亩,种小麦油菜。2017年种2400亩地,其中600亩水稻前旱后涝,几乎绝收,亏48万元?!罢馊瓴徽跚?,成本上升,粮价下跌,增产不增收,不想种了。”
调查显示,86.71%的农户表示春种计划保持不变,只有18户(占3.23%)农户表示将扩大生产,而56户(占10.05%)农户表示将缩减生产。(见图3)
农田水利设施落后。承包1100多亩地的凤阳县府城镇种植大户王克好说,种地利润微薄,还要自费建水利设施,成本太大。他2008年流转土地,自费买电机、水泵等。距离河沟近的,水泵抽水;距离河沟远的,看着庄稼旱死?!疤嫡蹲市藿ㄋ钅?,希望以后能旱涝保收?!?/p>
强化扶持政策针对性
基层认为,农业的一些短板给粮食丰产、农户增收带来隐患。对此,基层提出以下建议。
加强农技指导,给予金融支持。问卷调查中农户提出多项政策需求,51.71%的农户希望得到种植专业技术指导,51.17%的农户呼吁提供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46.14%的农户则希望得到贷款贴息等金融扶持。(见图4)
扶持政策向新型主体倾斜。南陵县农业农村局局长许方震、庐江县乐桥镇种粮大户王登海等建议,要坚持谁种得多就补得多原则,落实补贴政策,降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本;同时,出台品牌农业鼓励政策,实施种植业提质增效工程,引导大户从传统种植向高效绿色种植转型,可安排专项资金对粮食种植、加工、营销等环节奖补,提升粮食品质,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增加种粮收益。
破解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问题。陈祥胜等认为,有的政府水利项目规划设计不符合实际,比如修的路和桥窄了,大型农机过不去;修的水渠,小麦田向外排不出水,水稻田往内灌不进水。种粮大户建议在规划设计前多征求意见,聚焦“谁验收、谁受益、谁负责、谁维护”四个环节,完善优化验收和管护机制,助推粮食生产实现旱涝保丰收。
?。ú尚醇钦撸毫踺?王圣志?程士华?姜刚)
-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