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2月11日电 题:破案惩凶铸正义——全国公安机关推进命案积案攻坚行动纪实
新华社记者熊丰、朱国亮、刘懿德
“今年以来,截至12月8日,共破获命案积案5281起,案发时间最长达42年;共抓获命案在逃人员4601名,潜逃时间最长达38年?!惫膊咳涨巴ū?,全国公安机关攻克一大批久侦未破的命案积案,抓获一大批潜逃多年的命案逃犯。
当前,我国每10万人命案发案数处于世界最低行列,2019年,现行命案破案率达99.8%。但由于时代条件所限,多年来全国仍有一部分年代久远、线索缺乏的命案积案没有侦破。攻坚命案积案,既是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殷切期盼,也是建设更高水平“平安中国”的题中之义。
紧盯不放、不破不休——这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生动诠释
今年2月26日,南京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民警将“1992.3.24”南京医学院强奸杀人案告破的消息告知被害人母亲。年近80岁的老人手握救心丸,泪如雨下。
28年前,南京。22岁的大四学生林某晚自习后突然失踪。4天后,其尸体在学校教学楼天井内的一口窨井中被发现。警方勘验现场认定,死者被人用钝器打晕,强奸后按入窨井窒息死亡。
平静的校园发生如此凶案,一时震动南京城。南京公安全警出动,倾注大量心血,可是因为时代和技术条件限制,凶手一直未能抓获。
此后每年3月24日前后,林某父母都会来到南京,到女儿曾经的校园里祭奠,并向公安机关询问案件进展。
“每年清明节前后,当看到两位老人互相搀扶蹒跚而来,我们都知道这是‘3·24’死者的父母,大家的心一下就揪住了?!痹谛叹Ф庸ぷ鞯哪暇┦泄簿置窬赌匾?。
1999年,林某父亲在悲伤、抑郁中去世,母亲仍坚持每年3月来南京祭奠女儿。
江苏省南京市“1992.3.24”强奸杀人案犯罪现?。ㄗ柿险掌?。新华社发(南京市公安局供图)
20多年来,公安机关从未放弃?!八拖裱乖谖颐切纳系囊豢榇笫?。不把它破了,就堵得慌?!庇嵛蓝悄暇┦泄簿中叹Ф覦NA实验室负责人。1993年参加工作的他几乎每年都要花费一定时间和精力在此案上。命案积案攻坚行动开展以来,南京公安机关对120多本案卷逐一梳理分析,先后分赴10余个省份,行程近2万公里,再次对案件每一个线索深入开展调查。
今年2月23日凌晨,专案组检验发现,南京市玄武区麻某钢的DNA数据与现场物证完全一致,其具有重大作案嫌疑,立即将其抓获归案。经审讯,麻某钢对28年前在原南京医学院强奸杀人的犯罪事实供认不讳。目前,麻某钢已被一审判处死刑。
放眼全国,今年以来,各地公安机关重新组建专案组、梳理卷宗、检验物证,利用大数据手段进行研判,短时间内突破了一批案情重大、久侦未破的命案积案。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公安分局指挥中心内,警务人员在后台实时监控各类动态信息(2018年11月14日摄)。该局依托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手段,打造管理新模式,全面提升了警务效能。新华社记者 徐昱 摄
浙江成功破获宁波“2001.3.28”抢劫杀害出租车司机案、天津成功破获宁河“1998.6.27”杀害女童案、福建成功破获三明“1995.7.6”杀害“全国文物安全卫士”、博物馆副馆长廖国华案……
今年以来,截至12月8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命案积案5281起。其中,共侦破20年以上的积案2476起,占46.8%,案发时间最长达42年;共抓获命案在逃人员4601名,其中潜逃20年以上的1779名,潜逃时间最长达38年。
“案件告破,逃犯归案,是对被害亡灵最好的告慰,也是对家属心灵创伤最有力的抚慰?!惫膊啃陶炀种饕涸鹑吮硎?,“命案积案攻坚不仅消除了部分治安隐患,更彰显了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理念?!?/p>
最新武器、实战前沿——这是提升公安核心战斗力的大练兵
1995年7月5日,福建三明市将乐县博物馆内,守夜的副馆长廖国华倒在血泊中,直到第二天一早才被发现。“从边门到大厅,再到值班室,墙上、地上到处都是血。”当时出警的戴燕明如今已是将乐县公安局副局长,“廖国华如同一个血人,他是为了?;の奈镉敕缸锓肿邮馑啦范?。”
廖国华遇害,但馆藏的1000多件文物安然无恙。
公安机关在现场找到了嫌疑人血迹。然而,当时的刑侦技术只能判断嫌疑人血型,无法提供更多信息。面对这样的情形,现场勘查人员还是尽可能多地将那些血样保留下来。
今年攻坚行动中,血样再一次被送到三明市公安局重新检验。清晰的DNA数据最终被提取出来。
6月5日,通过详细排查,迁居福建南平的犯罪嫌疑人最终被锁定并缉捕归案。
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DNA室主任吴微检验“2003.3.4”抢劫杀人案物证(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公安部刑侦局供图)
“在告破的5000余起案件中,这是一起典型案例。”公安部刑侦局侵犯人身案件侦查处负责人说,当前,命案积案攻坚行动取得良好战绩,得益于在行动组织、科技手段、在逃人员缉捕、专家支援、协作机制、法律保障等方面准备充分,进一步调动激发了全国公安机关攻坚积极性。
“新技术”检验“旧物证”发生“聚变”反应。全国公安机关依托最新数据库,利用新技术对旧物证再检验、再比对。统计表明,今年破获的5000余起案件中,超过70%得益于新技术的运用。多名基层民警表示,命案积案攻坚把最新的刑事科学技术应用到基层办案实践,极大提高了一线办案水平。
完成当天工作的法医走出长春市公安局司法鉴定中心“DNA实验室”(2014年1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昊飞 摄
发挥专家优势,集中力量攻克“坚中之坚”。公安部刑侦局成立了205人的专家队伍,各地也组织专家重点从具备排查认定条件的现场物证出发,有什么就用什么。对100起重大案件,公安部直接挂牌督办,集中力量向最疑难案件发起攻坚。
“命案积案攻坚行动的战果,是对全国公安机关近年来刑事技术等刑侦基础工作建设的一次全方位实战检验,带动促进了新技术新手段的建设应用,提升了公安机关的核心打击能力?!惫膊啃陶炀钟泄馗涸鹑吮硎?。
清除隐患、彰显正义——这是“平安中国”建设的坚实步伐
1998年6月27日,天津市宁河区一名8岁女童在上学途中失踪,经过搜索在村西的玉米地内发现了受害人尸体。经检验,系被他人扼颈窒息死亡。案件发生后,全村百姓人心惶惶。一个原本美满的家庭失去生机,由于打击过大,受害女童的父亲丧失了劳动能力,一家人陷入了生活困境。也是从那时开始,村里学生家长纷纷护送孩子上学。
破案惩凶,是老百姓朴素的情感,是受害者家属最深切的期盼。
连续22年,每年过年前,女童父母都会来见一见办案民警。见了民警,他们却只是低着头一声不吭,眼泪在眼圈里打转。在村里看到和自己女儿差不多大的姑娘都结婚生子,他们心中痛楚万分:“我闺女要还活着,孩子也该这么大了?!?/p>
案发现场的残忍,犯罪分子的残暴,一直刻在侦查员脑海中,成为一代代民警心中的结。
“受害人是8岁女童”,是这起案件留给侦查员们最深刻的记忆?!耙欢ㄒ勒咭桓鼋淮?。”22年来,办案民警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从未放弃对此案的侦破。
多年来,案件的相关物证尽管已多次送检,但都没有检出有效物证。攻坚行动开始后,专案组一再送检,终于在2020年5月6日,检验人员检出了一名男性的DNA,经过排查比对发现,天津市宁河区潘庄村刘某有重大嫌疑。
5月13日,民警成功抓获犯罪嫌疑人刘某。
长春市公安局司法鉴定中心“DNA实验室”法医冯震使用“微量物证粘取器”提取DNA(2014年11月20日摄)。新华社记者 王昊飞 摄
一代代民警前赴后继,一道道谜题找到答案。
犯下滔天罪行却逍遥法外,开展命案积案攻坚,就是要发扬不破不休的精神,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公安部建立立案地和户籍地共同承担缉捕责任、研判地和潜藏地双向追逃制度,形成了一体化联合追逃工作格局。
广东对在逃人员逐一建档;河南对在逃人员采取传统上门劝投的方式追逃;黑龙江要求确定专人开展信息研判,全面搜集其活动信息……
不论嫌疑人潜逃到哪里,漂白成何种身份,广大民警紧盯不放、不破不休,夜以继日检验物证、加班加点核查线索、辗转多省万里缉凶——
山东省滨州市公安局民对“2004.11.24”故意杀人案物证进行DNA检材提?。ㄗ柿险掌P禄绶ⅲü膊啃陶炀止┩迹?/font>
6月10日,吉林四平警方在上海将砍伤1人、捅死1人在逃26年的犯罪嫌疑人何某抓获。26年来,该案一直悬而未破,潜逃的何某已经成为一家汽车4S店负责人。
6月29日,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公安局成功将潜逃在外长达23年的命案在逃人员应某某抓捕归案……
拂去时间的尘埃,让正义的阳光穿透迷雾,用真相告慰逝者、抚慰世人,这是人民公安的使命担当,也是“平安中国”的坚实脚步。